為什麼台灣的綠鬣蜥數量暴增|五分鐘快速了解綠鬣蜥之亂的前因後果
2025-02-11
122

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聽說了綠鬣蜥氾濫的相關新聞,但綠鬣蜥到底是什麼樣的動物?為什麼綠鬣蜥在台灣的數量會突然大爆發?綠鬣蜥之亂又會對台灣造成什麼影響?

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快速了解綠鬣蜥之亂的原因與現況,知道大家到底在討論什麼吧!

🦎綠鬣蜥是怎樣的動物?

綠鬣蜥是中南美洲的大型蜥蜴,以蔬果為主食,壽命約為十年,成長速度很快,繁殖力也強。但因為幼體小巧可愛,溫馴整潔,因此二、三十年前,有業者搭上《侏儸紀公園》電影的恐龍熱潮,進口綠鬣蜥,包裝成「小恐龍」,引發飼養熱潮。沒想到,許多飼主卻因為成體太過巨大、外貌嚇人、食量變大等原因而棄養,導致綠鬣蜥流入野外。

此外,由於台灣的環境與綠鬣蜥生長的環境相似,又沒有天敵和競爭者,因此綠鬣蜥的數量暴增。

2020年開始,綠鬣蜥被劃定為有害的外來入侵種,飼養與繁殖綠鬣蜥都需要登記,否則即會違反《野生動物保育法》,被處以罰鍰。

 

🦎綠鬣蜥之亂的影響與應對

目前全台約有二十萬隻綠鬣蜥,且南部縣市幾乎都有大量綠鬣蜥族群,還有往北散播的趨勢。綠鬣蜥主要造成的影響有:

破壞公共設施:綠鬣蜥會挖土,可能會損害河堤、農田與橋梁等建築。

造成農業損失:綠鬣蜥以蔬果為食,可能會啃食農民作物,破壞本土植被。

造成生態影響:綠鬣蜥在台灣沒有天敵與競爭者,原生動物必須和其競爭。

 

為了管控綠鬣蜥數量,中央政府投注大量預算,地方政府也開放民眾參與捕獲行動,推出用綠鬣蜥換獎金等獎勵措施,然而,目前的應對方式也有許多隱憂:

沒有詳細的規範與配套

有些民眾會以武器虐殺綠鬣蜥,或是以不人道的方式捕捉蜥蜴,也成為國外媒體和國內動保團體抨擊的話題。

移除計畫不全面

由於行政程序與職權分工的阻礙等因素,地方政府無法趕在三月綠鬣蜥繁殖期移除懷孕母蜥,也沒有整體計畫,缺乏策略與專業知識,且過分追逐捉捕數量,因此難以達到控制野外數量的效果

 

身為普通人的我們,在這場綠鬣蜥之亂中,記得不要三件事:

不要抓:

未受過專業訓練也沒有專業道具,不建議跟風一起獵捕蜥蜴,因為我們難以把控動物福祉,還可能受蜥蜴攻擊而受傷。若發現綠鬣蜥,可撥打1999請政府協助

不要吃:

綠鬣蜥多住在工廠或廢水區邊,體內可能累積重金屬等有害物質,也可能有寄生蟲或病毒

不要棄養:

綠鬣蜥之亂的根本原因是跟風飼養與棄養,若我們都能對身邊的愛寵好好負責,就能防止同樣事件再度發生。

分享至: